學霸是如何高效復習的?3個關鍵步驟太有用了!
學習的過程中,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:學了后面的,忘了前面的,還會經常把前后的知識搞混淆。這是為什么呢?原因就在于: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忽略了“復習”這個環節。
“復習”在學習過程中實在是太重要了,常言道:學而時習之、溫故而知新…,說的就是這個道理。
那么我們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,每天該如何進行高效復習呢?三好網小編整理了相關知識,具體如下:
我們稱每天的課后復習為“日復習”,意思就是在當天結束之前,把當天所學的知識復習一遍,把沒弄懂的弄懂,力爭做到“不欠賬”。
很多同學會有這樣的想法:課后復習完全沒有必要,寫作業就相當于是復習了,所以沒必要再浪費時間和精力去復習了。
這樣的想法肯定是錯誤的,因為作業不可能涉及到課上所講的全部內容,這些作業沒涉及到的內容就會被忽略,而且有些科目并不會每天都留作業。
所以說,我們一定要牢固樹立這樣的觀念:作業是作業,復習是復習,兩者不能劃等號。
其實,不管我們上課時聽得多認真,筆記做得再仔細,還是會或多或少有所疏漏。及時復習不但可以鞏固我們對于知識的記憶,還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知識的理解。
作為中學生,每天都要接收很多新知識,如果不復習的話,很難學的“透”,必須靠復習才能深化理解,真正掌握知識。
具體該如何做好“日復習”呢?3個步驟:
步驟1:嘗試回憶白天所學內容,不看書,對老師所講的內容進行回憶,又稱為“放電影”,這個就跟老黃牛吃草一樣,在休息的時候“倒嚼”,把食物再咀嚼一遍。
“嘗試回憶”有這么4點好處:
首先,可以檢查自己當天聽課的效果,如果大部分都能回憶出來,說明聽課效果不錯;
其次,可以鞏固所學內容,提高自己的記憶力;
再者,可以提高自己接下來看書和整理筆記的積極性和目的性,因為當你有些內容想不起來的時候,自然就會想著去看書、翻筆記,同時你也就知道了,接下來看書的重點在哪了。
最后,嘗試回憶還可以培養我們愛動腦筋的習慣,因為直接看書其實是一種比較消極的復習方法,而嘗試回憶則是一個主動去思索的過程。
步驟2:翻看書本/教材,在“嘗試回憶”之后,我們應該從頭到尾,認真仔細地把書本再看一遍。書本是“大本營”,最基本的概念和最基礎的知識都在書本上。
這里需要注意的是,看書本絕對不是“單純地翻翻書”而已,它也是有技巧可言的。常規來說,我們需要注意以下2點:
首先,通過之前的預習、聽課和回憶3個環節,這次再看書,就應當是有重點的來看和思考。已經熟練掌握的,可以快速過;那些記不清楚、理解不透的內容則需要重點來看,多花點時間。
其次,在看書的時候,可以適當地做些標記,把重點內容、容易忽略的部分勾畫出來。也可以在書本的空白處寫上自己的理解和體會,或者概括一下知識要點,這些對于我們今后的復習都是有好處的。
步驟3:整理筆記,這里需要將上課時的筆記進行加工,將它變成一份經過提煉加工的適合自己用的復習材料。
整理筆記可以按照以下3個步驟來進行:
①趁熱打鐵,課后抓緊時間對照課本、筆記進行回憶,回憶不起來的地方,可以借同學的筆記看一看;
②及時對筆記進行修補。由于課堂上老師的講課速度一般會比記錄速度要快一些,所以筆記難免會出現漏缺、省略的情況,所以我們要對筆記及時進行修補,確保筆記的完整性;
③仔細審閱筆記,對筆記中的錯別字以及不夠準確的地方進行修改,確保筆記的準確性;同時可以對筆記上的內容用統一的符號進行編碼和排列,確保筆記的條理性。
這樣,經過整理之后的筆記就會“綱目清晰、便捷好用”,從而大大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。
以上所講的“日復習”3個步驟是相互聯系、相互作用的統一體,希望孩子們能夠活學活用,認真執行,只有做到日清月結,學習才能夠“事半功倍”,取得長足進步。
聲明:本文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,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。